找到相关内容2987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有关虚云老和尚的一些珍贵史料

    总成一念,来参这个“?”——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?或参坐的卧的?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?或参念佛?或参拜佛的、持咒的、诵经的、穿衣的、吃饭的、起妄想的、动念头的、讲话的、欢喜的、静的、动的、笑的?或专参本心?或专参自性?总而言之,行住坐卧,一切时、一切处、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!看他到底?究竟?要参穿他、要抓住他。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,乃至看屙屎、放尿的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41871.html
  •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

    自幼即性喜恬淡,好读佛书,有出尘之志,17岁时父母为娶妻田、潭二氏,同居而无染,19岁时潜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。先在鼓山后山岩穴中苦修数年,31岁时往天台山华顶龙泉庵礼融镜法师,奉教参“拖死尸”...。那么什么话头,如何看话头,参什么话头呢?虚云说:   古人的公案多的很,后来专讲看话头,有的看“拖死尸的”,有的看“父母未生之前,如何是我本来面目”,晚近诸方多用看“念佛”这一话头。其实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5.html
  • 祖师禅的性质及修法

    话头很多,如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“父母未生前,如何是我本来面目?”等等。但以“念佛?”最为普通。什么叫话头?话就是说话,头就是说话之前。如念“阿弥陀佛”句话,未念之前,就是话头。所谓话头,即...要发疑情,疑情看话头的拐杖。何谓疑情,如问念佛,人人都知道自己念,但是用口念呢,还是用心念?如果用口念,睡着了还有口,为什么不会念?如果用心念,心又个什么样子?却没处捉摸。因此不明白,便在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952676.html
  • 杨州高旻寺参学去来

    。刚开始坐在那儿参“念佛?”时,我的思惟,探索街能进入到心灵的深处,挖掘出自己心智的内涵,又敲击著旧时的那一个自我,当我努力挣扎著找那一个“?”时,又陷入了无尽的妄想之中。师父说‘、“平常也许...”?也即要与“?”绝对的合一,但我们又如何与“?”相融相摄呢?就是在日常生活中,紧紧的抓住这个“”?无论任何情况下,都不放松,全神贯注在那上头,这当然必要在有功可用时,才能做得恰到好处。  然而...

    释性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269402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开示

    学人看话头。 话头很多。如‘万法归一。一归何处。’‘父母未生前。如何是我本来面目。’等等。但以念佛。为最普通。 什么叫话头。话就是说话。头就是说话之前。如念‘阿弥陀佛’句话。未念之前。就是...看话头先要发疑情。疑情看话头的拐杖。何谓疑情。如问念佛的。人人都知道自己念。但是用口念呢。还是用心念呢。如果用口念。睡著了还有口。为什么不会念。如果用心念。心又个什么样子。却没处捉摸。因此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12379821.html
  • 楚山绍琦的参究念佛及其影响

    住云峰寺、天成寺等,七十岁去世。绍琦明代中期的著名僧人,他继承大慧宗杲的看话禅,并以“念佛的”为公案,倡导“参究念佛”,树立了楚山系佛教的特色,也奠定了其在中国在佛教史上的地位。但是,由于有关材料的...。以至于后来的禅师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考虑到念佛法门的存在。实际上,禅宗的参“这念佛的”这个话头,就是禅宗对净土念佛法门的妥协。  楚山绍琦的参究念佛,晚明祩宏在其《皇明名僧辑略》的楚山传记中保留了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058905.html
  •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

    偏向念佛,以为只管念佛即禅、净双修。   (3)参究念佛,以参究‘念佛者’等话头为禅、净双修的方式。   “禅净双修”虽然有以上三种类型,但都...,默念不忘静闹闲忙,一而无二忽然触境遇缘,打著转身一句,始知寂光净土不离此处,阿弥陀佛不越自心29   引文一开头的优昙和尚,指庐山莲宗宝鉴的作者-元朝僧普度(-1330)令提念佛的,乃普度教导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449184.html
  • 调伏妄想--佛源禅师打七开示之二

    ,都有这个如来德性,为什么未能证得呢?皆因妄想执着太多了!」总在打妄想,这个张三那个李四,不守自性,所以自己真如妙性不能证得,自己不认识自己到底。   你们有的用功用得好,坐得笔直,精神抖擞,有...不消化就难受,就打闲岔。   斋堂吃饭,念「佛制比丘,食存五观,散心杂话,信施难消。」那么吃包子要不要存五观呢?不要,只要存一观,观「吃包子的」或观「念佛的」,你还有什么杂话讲呢?掴你一个...

    佛源禅师

    |妄想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945216077.html
  • 禅宗大义

    平凡,而句自藏机锋。  此宗不依念佛、看经、修忏、礼拜、持、烧香等种种方法,乃以回光反照,单刀直入,参究话头,话头虽各不同,皆以一则无意味话,使人不用意识思想,静净参究一番,或参念佛?拖死尸者?生从何来,死归何处?死去烧了时还有“我”吗?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?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不思善不思恶,那个是我?清顺治皇帝说︰“未曾生我谁是我,生我之时我是,长大成人方是我,合眼朦胧又?”深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347681.html
  • 业 力

    方向。  因此,原始佛教的karma观不赞同消极认命,反而专注在每一刹那中起心动念的解脱潜能。“你?”“你来自何方?”不比心对当下所做的动机来得重要。即使过去的行为可能形成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千差万别...我们现代称之为族群。我们极力创造和维护出生背景的神话,因而感到自豪。即使我们变成佛教徒,我们仍是以这个身分感到骄傲。  从业的角度来说,虽然过去的业形成现在的我们,但我们无法控制过去的业。“我们”...

    坦尼沙罗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250221.html